PMP考试经验-巧用暗时间 高分拿证书

本人2013年12月7日参加PMP考试,考试成绩4P1M,唯一的M来自于收尾过程组。考试成绩出来之后,立马对自己近三个月以来的备考历程进行了总结,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。

1.选对培训班:第一次听说PMP,是从朋友口里了解到的,自己又从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,感觉PMP含金量高,能为个人的职业成长之路增加砝码,因此决定给自己充充电。一开始考虑了包括北京现代卓越的很多培训机构,在权衡利弊之后,最后选择了现代卓越,不仅因为是大品牌靠得住,而且之后的积攒PDU等各种售后服务也很到位,价格也很具有竞争力。参加完9天的培训课程之后,我更加感觉到,现代卓越果然是不负所托。张斌老师渊博的理论知识及寓教于乐的上课风格,郭晗老师归纳总结的能力及从来没坐着的敬业精神,石泉老师洞察PMP考点的智慧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,着实让我钦佩,让我感动。

2.课上认真听:各位讲师都是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,以及丰富的PMP考试经历的人,可以说是身经百战,说的话句句都是良言。精讲会通过具体事例全面讲解项目管理那些事儿,让大家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项目管理工作中,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;串讲会带领各位学员一起将PMP所有考点串联起来,方便记忆,并梳理出考试重点及计算题的解题技巧;最后的冲刺强化则会根据讲师多年的参考经历,将准确把握的考点传授给学员,并通过讲解真题的方式,总结PMP考试解题思路,揣测出题人意图,有利于学员迅速定位考点。

3.课下勤看书: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课上听的津津有味,课下却不及时看书,做到趁热打铁,是万万要不得的。个人认为,PMBOK参考书至少要阅读三遍,泛读一遍,精读两遍。所谓泛读就是像看小说一样看,即使有的时候觉得不知所云,跟天书一样,殊不知,即使是天书,书读三遍,也其义自见,何况PMBOK具有很强的逻辑性。精读就是要一字一句的读了,最好的方法就是随手用荧光笔边读边画,遇到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就画下来,不仅是为了加深记忆,更重要的为了保持注意力,不开小差,保持良好的阅读流体验。

4.阅后善总结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勤于思考,善于总结,才能将厚厚的PMBOK看薄看透。在精读完一遍书之后,做了各章的练习题之后,我就在串讲老师的指引下,开始总结知识点和考点了。虽然没有各位老师把握的那么准确,那么到位,但这个过程只有自己亲自去做,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益处。而且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,题目的不断练习,对自己总结的考点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,消除偏差。

5.做题找感觉:做题不在多,在精,永远不要使用题海战术。我只做过现代卓越系统上的各章练习题,以及模拟题一二三四五,蓝皮书上的重点章节练习题。我认为做题有两个目的,一是锻炼一种从题目本身就能洞察出考察的知识点的能力,俗称找到做题的感觉;二是检查题目中的知识点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住,有利于对自己的知识点体系进行补充。

6.巧用暗时间: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要是真想用,肯定是可以挤出来的。我想大多数学员遇到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,就是时间问题。没有时间,什么听课,阅读,总结,做题,以上所说的全都变成了空中楼阁,空有大志,却无法实践。9月到11月,是我项目比较紧的阶段,我同样遇到时间的问题,幸运的是,我用暗时间的概念把问题成功化解。所谓暗时间,是指零散的时间,散落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时间段的小块时间,如坐公交车,坐地铁,上网,刷微博,看电视的时间等。周围很多人认为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准备PMP考试上,因为我上班时间很充实,绝对看不了书,平时的体育锻炼也没少参加,一周一次的羽毛球活动从不缺席,时不时还去游游泳,健健身,何其悠哉。大家不知道的是,每天上下班,坐在公交车上,别人在刷微博,聊天,发呆,我在看书;每天晚上回家,别人在上网,刷微博,看电视,我在看书;甚至周末出去玩,在餐桌上等人,我都会拿出书来看几眼。有的人说PMBOK太厚太沉,不愿背,欧阳老师早就告诉过你,你可以拆书啊,一章一章的拆下来,还沉么?有的人说承受不了周围人异样的目光,那我觉得这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,交给你一个方法:心中默念我自创名言警句:平庸的人自甘平庸,卓越的人从平庸中蜕变!

最后,祝愿大家克服种种障碍,顺利通过考试!

PMI官网:https://www.pmi.org/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